全面消灭蚊子?专家这么说……
近日,全面一则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全面消灭蚊子的消灭建议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的答复。很快,蚊专各种争议也随之而来。家说有人认为,全面蚊子是消灭自然界和生态系统的一员,存在有其合理性;也有人认为,蚊专蚊子是家说害虫,是全面疾病传播的元凶之一,应该“除之而后快”。消灭
究竟哪种说法有科学依据?蚊专清华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传染病学教授程功告诉中新网,真正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家说是病媒蚊,阻断其疾病传播的全面研究已有所进展。
国家卫健委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全面消灭蚊子的消灭截图。不是蚊专所有蚊子都有危害
“我们希望消灭的应该是作为疾病传播媒介的蚊子,也就是病媒蚊。”程功说。
按照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布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病媒生物是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动物,蚊子是其中一种。此外,公众熟知的还有蟑螂、鼠、蝇等。
程功介绍,全世界有3000多种不同的蚊子,能够传播人类病原体的蚊虫有数十种。“绝大多数的蚊子对人无害,与自然界的许多动物一样,在生态循环系统中有关键作用,一些动物甚至是以蚊虫的幼虫孑孓作为食物。”
病媒蚊虫的危害性在于会携带并传播蚊媒病毒给人类及动物宿主,从而引起一些严重疾病,例如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及出血热等。目前,蚊媒病毒是全世界传播范围最广,对人类危害作用最大的病毒种类之一,每年可导致数十亿人感染、数十万人死亡。
资料图:雌蚊嗜血。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消灭”有科学基础,但存在困难
在程功看来,把有效控制蚊子种群的数量作为控制传染病的一种思路和策略更具有科学依据。消灭蚊子的说法或许在路径或者概念上可行,但在具体的实施技术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蚊子也有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程功介绍,日常生活常用的灭蚊剂或者杀虫剂,随着蚊子的不断繁殖,会因为所产生的抗性而导致最终失效。“就像细菌对抗生素一样。”
还有一些科学家尝试通过散布细菌的方法来有效控制蚊子种群的数量,从而消灭病媒蚊。比如,不少专家关注的基于沃尔巴克体的疟疾病控制策略。沃尔巴克体是昆虫内的一种细菌,作用类似于蚊虫的一种“疫苗”,使疟疾病原体无法在蚊子体内生存,从而阻止蚊虫将疟疾传染给人类。
不过,这种做法的研究成本较高,还有学者表示,当所有的蚊虫都感染同一种细菌后,可能会影响其作为抗原的有效性。
资料图:防蚊帽上落满了蚊虫。徐明远 摄国家卫健委:
将探索经济适用的蚊虫防控技术
程功表示,病媒蚊虫所携带传播的病毒多达上百种,多数烈性蚊媒病毒均无有效疫苗和针对性治疗药物。只有极少数的几种病毒可以通过疫苗预防,主要的两种是黄热病和乙型脑炎。
近年来,以登革病毒、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西尼罗病毒为代表的新发及再发蚊媒病毒在全世界流行,并且潜入中国,给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
为此,中国相关部门和科研团队一直在加强病原生物防制工作和研究。
今年,程功带领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 在线发表了题为《皮肤共生微生物介导的一种气味挥发物促进黄病毒感染宿主吸引蚊虫》的研究成果。他们提出一种通过皮肤微生物来调节宿主气味、阻断蚊媒病毒在自然界中快速传播的方法。后续研究还在进展当中。
国家卫健委在对全国人大代表的相关回复中也表示,近年来,我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发布病媒生物控制标准66项,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活动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重点媒介传染病疫情保持平稳并呈下降趋势。
国家卫健委称,下一步,我国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防制为辅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其次强化病媒生物防制技术的研究,以创新技术推动防制工作,探索环境友好、绿色可持续、经济适用的蚊虫防控技术,降低蚊虫密度水平。
相关报道
全面消灭蚊子?防控并降低蚊虫密度是可行的(成都商报)
近日,对于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开展全面消灭蚊子的建议》,。该答复分几个部分,包括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和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国家卫健委在回复中明确: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强化病媒生物防制技术的研究,以创新技术推动防制工作,探索环境友好、绿色可持续、经济适用的蚊虫防控技术,降低蚊虫密度水平。
能否彻底消灭?
蚊子叮咬可以传播诸如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寨卡热、西尼罗热等80余种传染性疾病。所有蚊子传播的疾病加起来,每年可以让全世界约7亿人染病,每年因蚊子传播疾病而被夺走生命的达72.5万人。有鉴于此,蚊子被称为人类第一杀手当之无愧。
但是,国家卫健委也只是说,可以采用新技术和新手段降低其密度,以减少蚊虫传播疾病的几率。
从演化看,蚊子是不可能被彻底消灭的。蚊子演化的历史远比人类久远,2.26亿年前的三叠纪就已经演化出蚊子的始祖。而且,蚊子的宿主成千上万,主要为脊椎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等,其生存能力显然也要高于人类。此外,蚊子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录在案的蚊子共3科,38属,3350多种和亚种。仅我国已知蚊类就有18属,48个亚属和371种或亚种。
再者,蚊子已成为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蚊子不仅仅是食蚊鱼、蝙蝠、蛙类、蜘蛛等的食物,也是北极苔原鸟类的主要食物。虽然蚊子灭绝不一定会造成生物链的空白,但可能导致食物链重新洗牌,有些物种或因此而灭绝。而且,就算蚊子灭绝,人类也不一定就此避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害和传播。
如何降低密度?
控制蚊虫密度,已经有传统的多种方式,如整治环境,推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同时根据季节性传染病及病媒生物消长特点,主要是蚊虫在夏秋季繁衍的特点,在全国各地开展蚊虫孳生地清理,从源头降低蚊虫等病媒生物密度,防控蚊媒传染病传播。
另一方面,最好的方式还是以物理方法驱蚊和避开蚊虫,减少它们的叮咬。如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清除积水,备上蚊拍,使用电蚊香,采用清凉油、风油精、大蒜等,都是有效的防蚊驱蚊方法。当然,如果还能结合其天敌来灭蚊,如蜻蜓、青蛙、蜘蛛、食蚊鱼等,可能效果更好。
控制蚊虫密度也就是部分消灭蚊虫,靠传统的方式当然有效,但效率毕竟不高。因此,需要采用创新蚊虫控制技术,这既是我国的追求,也是饱受蚊虫之害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行动。
目前,一个较大的创新是,利用转基因蚊来部分消灭蚊子,降低蚊子密度,并因此减少疟疾等疾病的传播。利用转基因方法让蚊子灭绝有多种技术手段,其中一种是,利用基因剪刀修改蚊子的基因,让雄性埃及伊蚊携带一种特殊基因,它们与自然中的野生雌性埃及伊蚊繁殖的后代无法活到生育年龄,因而可以让蚊子绝育,从而降低其密度。
除了新技术,还需一系列防控蚊虫的科学管理。比如,建立蚊虫等病媒生物生态学、病原学和抗药性监测网络并进行研究,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控制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能为科学选择蚊虫控制杀虫剂提供决策依据。在这些方面,我国已发布《GB/T23797-2020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7774-2011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通则》《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全国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方案》等。
有了这些研究和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防控蚊虫的方式和措施,也能有效降低蚊虫密度,减少蚊媒疾病的传播,维护人类健康。
微博热议
- ·11月22日盘前策略提示:年底前行业轮动 进攻之后是防御
- ·片仔癀炒作熄火!千元一粒没人要,“黄牛”400元回收,门店:想买多少买多少
- ·奶茶界“沙县小吃”冲刺深交所:急功近利的加盟制,层出不穷的过期食品
- ·一爱尔眼科医院骗取医保基金被罚1884元!此前佛山爱尔眼科骗保被罚40万
- ·OPPO潘塔纳尔开放生态的底气,是坚持十多年的伙伴哲学
- ·“逆向考研”搅动研究生招生格局:给考生和院校各自改变的机会
- ·绿城服务9月29日耗资约399.28万港元回购74.4万股
- ·德芯科技上会前夕撤回申请并终止IPO
- ·线上订单翻倍增长,生鲜电商跨区抽调骑手保供给
- ·约谈部分故意渲染生猪涨价氛围自媒体 生猪政策“组合拳”升级
- ·因个人消费信用贷款贷前调查、贷后管理不尽职 广东南粤银行深圳分行被罚40万元
- ·仅需60秒!两连板后突然“天地板”!两市炸板率近50%,原因为何?医药板块全线走强
- ·北京本土感染者+634,135例社会面!市疾控:两例重症感染者未接种加强针
- ·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有时间、次数限制吗?
- ·郁亮:上市是全新起点,时间会证明万物云价值
- ·保时捷今日登陆欧股市场 计划筹资约195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