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韩大使:中韩民意问题由沟通不畅或误会导致,双方没有结构性冲突
原标题:中国驻韩大使:中韩民意问题由沟通不畅或误会导致 双方没有结构性冲突
据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消息,中国驻韩中韩3月24日,大使导韩国《首尔新闻》刊登邢海明大使专访。民意没邢海明在采访中介绍了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情况,问题误回顾了中韩建交30年来的由沟发展成就与经验教训,展望两国关系未来的通不突“高光时刻”,并就朝鲜半岛局势等回答了记者提问。畅或部分专访实录如下:
问:听说近期“限韩令”出现了一些松动,双方似乎正在文化和软件领域寻找突破口。结构不知道这是性冲不是中国政府的长期部署安排?
文化交流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韩两国有着数千年的中国驻韩中韩友好交往史和共通的文化,建交后人文交流蓬勃发展,大使导一直是民意没双边关系中的亮点。前些年由于众所周知的问题误原因,中韩民意感情大幅下滑,由沟两国文化交流也不可避免受到波及。我已经多次强调过“限韩令”并不存在,中方高度重视中韩人文交流合作,始终积极支持双方文化产业等相关领域合作。近两年,随着中韩关系重回正轨,两国人文交流也逐渐回稳。现在很多中国影视作品在韩国广受欢迎,比如《三十而已》等中国电视剧人气都很高。前段时间,韩国电影《哦,文姬》和《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等电视剧也相继在中国上映,引起积极反响。相信以中韩建交30周年和中韩文化交流年为契机,两国文化交流会迎来新的更大发展。
问:近期调查结果显示,韩国年轻人最讨厌的国家是中国。同时,中国年轻人的厌韩情绪也不容忽视。您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现在一些调查特别是网络调查常常有很大误导性,无法准确反映民意。我们问过一些在韩国的中国留学生,他们说,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都很友好,并没有感到周边有很大的厌华情绪。东京奥运会上,一位中国的年轻获奖选手接受采访时则表示,很喜欢韩国音乐和文化。因此我们不能偏听偏信。当然,近两年中韩两国民意确实有所下滑,甚至出现一些对立情绪,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是因疫情下人员来往受阻,双方难以面对面沟通、交心。同时,萨德的余波,双方在历史文化上的一些误解和争议等,也对两国民意造成了一定影响。此外,也有部分媒体和网民故意煽风点火。但总的看,我认为中韩民意问题很大程度上由于沟通不畅或误会导致的,是暂时的、情绪化的,双方并没有结构性的冲突。中韩两国有着数千年的友好交往史,友好合作始终是主旋律,两国民意感情有很深的基础。我这次来韩,仍深深感受到韩国朋友的热情和友好,两国在疫情期间相扶相助的情谊也让我深为感动。我坚信,待疫情稳定后,两国人民交往逐渐增多,民间感情一定会不断恢复并加深。